线上杠杆配资 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
发布日期:2024-07-26 09:06 点击次数:191
证监会高质量完成去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线上杠杆配资
,证监会发布消息称,2023年,证监会共承办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05件,全国政协委员提案184件,办理数量稳中有增。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与资本市场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等各项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优化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高质量完成办理工作。
同日,证监会官网公布了6件对2023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提案的答复,其中回复的与期货相关的提案包括《关于设立统一仓储管理平台,促进期现货市场协调发展的提案》《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关于分类统一制定地方交易场所监管规则的提案》。
业内人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证监会关于“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全面推进证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回复令期货行业备受鼓舞。未来随着期货市场功能的进一步强化,行业将继续着眼于助力现货市场实现风险对冲、优化成本、增加收益和提升供应链管理等各个方面,在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初级产品保供稳价等方面继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支持期交所加强与仓储管理平台对接
据证监会官网消息,证监会答复《关于设立统一仓储管理平台,促进期现货市场协调发展的提案》,回复的落款日期为2023年。
提案提出,加强仓储管理平台与商业银行、期货交易所对接,便利实体企业通过仓单进行融资。
证监会经认真研究并商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答复。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国发〔2020〕18号),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下称登记公示系统)承接全国范围内包括存款单、仓单、提单质押在内的七大类动产和权利担保的统一登记。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可以通过登记公示系统查询仓单质押相关信息。后续若仓储管理平台建成上线,登记公示系统可提供接口服务支持与仓储管理平台连通,商业银行可通过仓储管理平台查看登记公示系统中相应仓单质押信息。
中国证监会也将支持期货交易所加强与仓储管理平台的对接,助力企业更好利用仓单实现融资发展。
此外,对于提案提出的关于加强期货市场对仓储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中国证监会表示支持期货交易所持续加大品种供给力度,不断健全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深化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指导期货交易所不断优化交割机制,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动态调整期货仓储费,通过减免交割手续费、增设期货免检交割品牌等方式降低企业交割成本,助力实体企业风险管理。
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与有关部委一道,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为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建设高标准大宗商品市场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实体企业通过仓单进行融资的优势主要是通过盘活存货资金的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提升实体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上海华发盈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天奇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传统银行授信而言,仓单融资质押物标准化程度较高,在为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同时,对质押物的监管和风险处置也更加标准化,有助于实体企业降低风险和融资成本。
通过加强仓储管理平台与商业银行、期货交易所对接,孙天奇表示,这将使得仓单融资质押物与资金往来得到规范,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实体企业融资的信用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转,从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社会效益。
“未来在政策支持下,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有望进一步加速。”孙天奇告诉记者,近年来期货市场不断创新发展,推出了“场外期权”“保险+期货”等业务,让期货更加贴近现货,促进了实体产业对期货工具的更广泛应用。接下来期货市场将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及投资机会,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构建完整、协调、统一的交易场所规则体系
证监会在对《关于分类统一制定地方交易场所监管规则的提案》的答复中表示,自2011年清理整顿工作启动以来,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各地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大宗商品、邮币卡、金融资产、产权交易场所等各类交易场所整顿工作,叫停违规活动,稳妥化解风险,取得明显成效,交易场所乱办金融、“金融泛化”、投机炒作等乱象得到全面整治。
“我国地方交易场所总体数量较大,涉及大宗商品、文化产权及艺术品、国有产权、农村产权、林权、矿权、知识产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多个类别,交易品种多样,具体情况复杂。因此,建立完善的地方交易场所管理制度,需要充分考虑相关交易场所的类别特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规范指导作用。总的来看,在国家层面,由相关行业部门分类制定统一的交易场所规则,符合目前我国地方交易场所的发展实际。”证监会答复称。
下一步,中国证监会表示作为联席会议牵头单位,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总结清理整顿工作实践经验,实现央地协同、部际联动,健全完善交易场所监管规则和指导意见,进一步增加制度供给,构建完整、协调、统一的交易场所规则体系,推动地方各类交易场所逐步走上规范发展道路,切实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全面推进证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
对于《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证监会经认真研究并商中国人民银行答复称,中国证监会等部门高度重视证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持续推动相关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202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证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思路,涵盖了建设一体化行业基础设施、推进科技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据治理体系优化、塑造领先的安全可控体系、提高科技标准化水平、完善科技治理体系、释放金融科技创新动能、提升金融科技研究水平等方面内容。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实施《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作用,培育技术先进、业务高效、渠道融合、风控精准的数字化能力。
关于进一步扩大线上证券业务覆盖面的建议,证监会称,证监会指导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推出非现场开户,持续优化投资者账户制度机制建设,着力提升客户业务办理体验、提升证券公司服务水平。允许13家证券公司开展综合账户试点,打通了同一客户不同类型账户的资金划转功能,客户便利性和体验感进一步提升。考虑到融资融券、股票期权等业务具有较强的杠杆特征,交易过程中亏损及收益均有放大可能,较普通交易风险偏高,通过现场业务办理的形式可更全面地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揭示及投资者教育。基于审慎监管原则,结合目前的投资者结构情况,暂未允许线上办理信用账户开立和股票期权首次开户。下一步,证监会将结合市场发展和风险评估情况,积极研究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及账户开立流程,增强证券服务便捷性,引导业务规范有序开展,维护投资者权益。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将以落实《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为契机,全面推进证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在当前金融科技作用日益显著的环境下,国内不少期货公司都围绕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期货公司业务的运作方式,也对期货业未来的变革意义重大。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上杠杆配资,期货行业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加速驱动业务创新,进而推动整个市场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发展。